"/>
山西增綠增收持續發力。2018年以來,全省圍繞生態建設、生態保護、生態經濟、生態扶貧多點突破,京冀生態安全屏障進一步穩固。
太行山、呂梁山生態系統修復保護工程帶動了全省各地國土綠化。省委、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《太行山呂梁山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方案》,以42個縣為重點,輻射帶動81個縣,創新生態修復保護八大機制,統籌實施國土綠化、退耕還林、生態保護等十大工程,形成了全流域布局、按山系治理、整區域推進的生態修復保護格局。
2018年,山西共完成營造林510.22萬畝,創歷史新高。完成中幼林撫育93.66萬畝、低效林改造18.2萬畝、退化林修復5萬畝。以太原市“互聯網+全民義務植樹”試點為突破,不斷拓寬義務植樹盡責渠道,超額完成5000萬株年度植樹任務。全省造林工程緊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,完成了500個重點村莊綠化,6個村榮獲“全國生態文化村”。
《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價值評估研究報告》顯示,2016年,山西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3172.64億元。《2017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》顯示,全國植被生態質量均呈改善趨勢,山西植被生態質量改善最快。
2018年,山西全省5600萬畝永久性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全面完成。自然保護區、森林和濕地公園等被劃入范圍,逐步對區域內限制開發企業關停和退出。開展了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,開展了全省自然保護地大檢查,195個自然保護地的范圍和功能區得到矢量化精確落界。
山西不斷提升生態扶貧成效,聯動實施退耕還林獎補、造林綠化投工、森林管護就業、經濟林提質增效和特色林產業綜合增收五大生態脫貧項目,生態扶貧實現“平面參與”向“立體參與”的轉變。2018年,山西林業扶貧共帶動52.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10.5億元。58個貧困縣完成國、省重點工程人工造林285.5萬畝,2563個合作社參與造林綠化,5.2萬建檔立卡貧困社員獲得勞務收入約3.7億元,人均7000元以上。完成退耕還林任務183.03萬畝,22.4萬退耕農戶戶均增收4085元。58個貧困縣共聘用貧困護林員24191人,年人均工資6500元。實施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150萬畝,其中14.1萬戶貧困戶完成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65.5萬畝,惠及貧困人口35.3萬人。
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、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、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聯合印發了《關于推廣扶貧造林(種草)專業合作社脫貧模式的通知》,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山西組建扶貧造林(種草)專業合作社的脫貧模式,林業生態扶貧的“山西經驗”成為全國路徑。
最新評論: |
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RESERVED 2007-2017 www.lnrjqi.tw